田静代表:
您在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推动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已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该建议客观分析了我区在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以及毕业生就业压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此,我们表示赞同和真诚的感谢!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重视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围绕匠新人才队伍提升,促进技能人才就业创业
我区利用区内职业院校集聚的资源优势,紧抓在瓯各职业院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窗口期,广泛开展适应我区产业发展和学生专业特点的技能培训。在毕业端,以“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为主要落点,全面推进中高职学校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促进中高职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023年,共有2048名在校学生实现技能学历“双提升”。2023年度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毕业生人数共计1329名毕业生,就业及升学人数为1329,就业及升学率为100%。
二、围绕技能社会单元创建,推动技能社会可感可及
我区探索打造“瓯越数字技谷”“瓯海眼镜技能小镇”的技能生态圈,实现圈内技能人才队伍共建共育共评共享。今年以来,全区新增技能人才2614人,高技能人才1187人,其中数字类高技能人才437人。
2020-2023年瓯海区职业中专集团学校社会培训总量达24006人次,开出培训课程71门,学校坚持“双线培训,多维服务”的社会服务理念,开展线上教学课程38门。在培训内容上,学校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服务。2022年7月,由温州市总工会组织的2020年育婴员职业技能提升培训,586人参加培训,获证578人,获证率98.63%;2023年成人高中培训1168人,有效提高了社会人员的学历水平;2023年3月,组织网店运营专项技能证培训,考试获证率85.86%。2022年12月,瓯海区智能制造培训基地成功获批浙江省示范性社会培训基地称号,瓯海物流产教联盟职工培训基地获批省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称号。2022年浙江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考核评估,荣获四星等级评定,成为温州地区唯一一所获四星的学校。
三、谋划产教融合发展,促进校企合作双赢
(一) 促进产教融合,助力技术人才培育。我区连续两年开展市产教融合站点建设申报,2022年,申报温州铂亮光学有限公司等企业94家,2023年申报温州忠义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82家,初步建立产教站点体系。另外,区经信局与人社局联动贯彻专业技术人才评审政策,以有效的政策保障激发技能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向专业技术人才转变的积极性。2020年以来,区内新增经信条线初级职称253人,中级8人,高级职称72人。另一方面,在技术人才评审体系外,开展不唯学历唯能力、不唯职称唯贡献的新赛道,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相关工作,申报5人,入选1人。
(二) 立足瓯海区域,深化校企合作关系。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根据立足瓯海区域产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指导思想,深化校企合作关系,其中主干专业眼镜、物流、电梯、汽修、服装等专业与森马、冠豪、金达、飘蕾、兴机等58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深层次校企合作关系。学校紧紧围绕产业设置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将职校学生高质量就业与区域支柱型产业技术岗位需求对接起来,使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形成一致。学校对接区经信局调研100多家规上企业,根据专业契合度与飘蕾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同时,学校整合电子商务、数字媒体和服装三大专业办学优势,打造“数智+服装”赋能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服务区域产业。
(三) 推动同频共振,探索产教融合模式。我区紧紧围绕产业设置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将职校学生高质量就业与区域支柱型产业技术岗位需求对接起来,使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形成一致。瓯海职专与瓯海区工商联和瓯海区服装、眼镜、智能安防等行业协会进行产教融合联盟签约,将课堂搬到企业;在瓯海区政府牵头下联合森马服饰企业、温职院共同打造服装产业学院,为温州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浙江森马服饰有限公司合作的《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服装“高定”协同育人的实践与探索》入选2022-2023年度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三年来,瓯海职专的眼镜产教融合基地、服装产教融合基地、物流产教融合基地获批浙江省“五个一批”产教融合基地项目。学校对接泰德、金达、合盛、森马等紧密型企业建设40家学生实习基地、35家教师顶岗实践基地。校企共同努力下学校获评市名校长1人、市名师3人、省春蚕奖1人、省青年工匠3人;教师各类教学评比成绩卓越,国家级获奖2项,省级获奖28项,市级获奖56项,区级获奖179项。
(四) 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技术含量。
鼓励区内企业高度注重科技研发投入,开展校企技术合作,近三年,我区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工业设计中心11家,省级企业工业设计中心4家。校企技术合作成果丰富,新增省级制造精品3件,国家级首台套产品1件,省级首台套产品6件,市级首台套产品12件。
四、鼓励区内产业精英,积极投身职教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区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技术精英投身职业教育领域,如兴机电器集团有限公司2人兼职温职院机电专业教授,威欧希公司2人分别兼职温大智能锁具研究院工程师和浙江安防学院外聘教师,温州源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1人兼职温职院讲师,浙江盘云科技有限公司1人兼职浙江安防学院外聘教师等。
五、深化中高职一体化,共谱职业教育新篇章
我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打通多元升学路径,目前职业教育办有中本一体化、中高职一体化、区域中高职一体化、学前教育五年大专等长学制班级16个。其中汽车服务工程中本一体化班级1个,每届招生40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成为浙江省首批区域中高职一体试点单位,该项目创新了区域内五年制政校行企联动的设计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区政府支持下,2021年开始,瓯职成为温职院附属校,开启全面战略合作,区政府专项拨款200万作为合作办学的经费保障。与温职院共同筹建瓯海区服装产教融合创新联盟并任联盟理事长单位。2023年招生1个班45人,2024年扩容至2个班共90人。
随着瓯海职专成为首批省中职名校、省双高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质量赢得了高校的一致认可,中高职比例在不断提升,从2019年的34%跃升至2024年的52%。
诚如代表所言,我国现行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业工人人才供应短缺、整体素质不高、高端技术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一方面是人们追求上高中、升大学,鄙薄职业教育,认为普通教育是一流的正规教育。职业教育是二流的非正规教育。另一方面是企业合作意识淡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以营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其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源自其经营目标。所以,企业在没有相应激励政策和法规约束的机制下,企业合作意识淡薄,没有把培养人才纳入企业价值链中,把校企合作当成是选择人才的途径,而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不予关注。
下一步,区教育局将联合其他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我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一、健全领导机制,推动职教发展
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瓯海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定期(每季度1次)和不定期举行领导小组会议,解决困难问题,出台政策支持,着力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我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推进,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二、推进新校建设,提升办学条件
加快瓯海区职业中专集团学校迁扩建工程。瓯职新校区工程项目位于温州市瓯海区郭溪街道前垟村、河头村,该项目总用地面积259.6亩,项目总建筑面积14.29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额8.5亿元。
三、聚力人才培育,提升就业能力
由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企业和学校双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保障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深度 合作,保障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企业必须对全员职工进行培训,企业录用的职工必须取得相应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合力赋能发展,共建产业基地
建立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突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校企合作中的统筹推动作用,建立由行业、企业主导的校企合作机制;制定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学校的优惠政策,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并把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作为衡量和评价企业的一项重要指标;以企业为主导校企共建产业化公共实训基地,确定部分大中型骨干企业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基地,从政策上保证校企合作制度化。
最后,感谢您对瓯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联系人:金洁,联系电话:88593722。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
2024年7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